25项殊荣!北建大本科教学再创佳绩

来源:乐鱼全站手机网页登录    发布时间:2024-04-18 00:42:15   阅读量:1

  2023年北京高校本科教学项目建设工作于4月启动,历时5个月。从启动、申报到遴选,学校全面贯彻北京市教委有关要求,根据真实的情况有序推进整体工作。在项目启动阶段,学校明确评奖细则和实施标准,认真开展宣传动员,鼓励教师热情参加。在项目申报阶段,学校及时回应教师疑问,帮助教师充分理解申报要求和程序,确保材料准备和提交顺顺利利地进行。在项目遴选阶段,学校严格执行评选程序,积极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教师一直在改进提升,力争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评选结果是对我校本科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认可与肯定,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们默默耕耘、倾注心血的高度赞扬。学校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 精益求精”的校训和“爱国奉献 坚毅笃行 诚信朴实 敢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先后获评校级科学技术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校级优秀教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北京市百千万工程、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荣誉。主持获评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主编《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获2013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节能减排”“挑战杯”等大赛多项奖励。

  先后获评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我爱我师——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校优秀主讲教师、校青年教学名师等荣誉。主持获评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精品课程1门,主持建设校混合课程4门。担任我校田径、定向越野等训练队教练,指导队员获得全国和北京市比赛奖励1000余项次,全国和北京市比赛冠军300余人次,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一等奖12项,首都高校学生田径运动会16届乙组团体总分冠军,个人多次获评全国和北京比赛优秀教练员、优秀裁判员称号。

  创新实践型工程管理类专业育人团队从始至终坚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首都城市发展的策略定位。团队提出“建善·筑实·驭智”的育人思路,形成“体验·模拟·交互·优化”的教与学新模式。团队人才教育培训成效显著,工程管理专业三次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工程建设价格专业软科排名为A;团队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北京市青教赛一等奖;获评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住建部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教材13部,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北京市优质教材1部;获批教育部、北京市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课题等省部级及以上教研项目14项;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项;近5年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两次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原理》课程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必修课,同时面向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专业开设。课程将新时期的双碳目标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观,作为思想引领,将绿建专业相关知识梳理成七个“专题式”教学版块,旨在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思想,“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权责共担”的环境意识。目前,本课程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及北京建筑大学精品课程。已在多个慕课平台上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及示范作用。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信学院专业基础核心课。依照国家金课建设标准和新工科建设人才要求,提出“兴趣驱动、教师引导、实践融合、拓展提高”的教学理念,以先进的电路设计方法和集成电路在复杂工程中应用为目标,采用项目驱动、问题导向、自主学习等教育学生的方式,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课程思政、综合实践创新等为主的课程建设和深度改革,实现了教学、实践、创新、思政一体化育人。为培养综合型高级工程技术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房地产估价》课程开设于1997年,是面向工程管理、工程建设价格和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方面技术课。该课程基于OBE-STEAM理念,以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和资产评定估计师培养为导向,将课程思政贯穿始终,理论知识和实务训练并重,通过引入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实战案例、行业规范、MOOC和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培育学生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价值观以及独立、客观、公正的估价师精神和踏实严谨、追求卓越的估价实务能力。该课程曾先后获评校级优秀网络课程、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线下精品课、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团队出版估价相关教材4部并自编案例教材,发表多篇教研论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2010年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2014年正式列为新生年级必修课,历经几代学工人的建设发展,形成“四维双线”职涯教育辅导体系,构建“导-读-构-议-悟-行”进阶教学模式,整合课程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的“三课堂”一体化教学资源,打造“开放型、成长型、创新型”校本教师团队,联合“朋辈协同、校友协导、企业协作”助教师资团队,承担起面向大一新生全覆盖开展职涯发展意识建构、在读规划目标确立的重要职能,在学校“新生引航”品牌工程中,为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教材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三个模块的理论、实验以及案例应用,使学生具备应用热流体知识解决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融入大工程观教学理念,注重提升学生工程素质;突出基于知识关联的模块化特色和工程实践应用特色;充分的发挥教学媒体资源一体化的融媒体特色,以文字教材为主,辅以录像教材和网络课程,能满足线上线下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直观的助学手段。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第3版)教材是按照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从底层往上层来编写的。在介绍配电自动化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配电终端FTU、TTU、DTU、RTU等,然后介绍通信系统,最后介绍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在章节安排上同时穿插馈线自动化、配电网的故障选线、SCADA系统、电能计费、AM/FM/GISLM、工程实例等内容。本书理论结合实际,同时融入一些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使内容前后贯通,并辅以思考题和自测题,使读者易于掌握。本书可作为电气工程类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配电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2版)教材适应新工科建设的需求,注重理论基础与专业背景相结合。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习、应用、创新”为教学导向优化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力求深入浅出,突出创新性,对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发现过程追踪溯源,明显问题导向和知识的关联性。例题设计融入概率统计可解决的日常生活和专业背景问题,注重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触类旁通的能力,使教材内容更符合认知规律。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使读者逐步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多维度、立体化地运用知识。

  《建筑制图》是我校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建筑学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课程中一门重要且经典必修课程,与《设计初步(1)(2)》、《建筑规划设计》等构成“通专结合”中的“专业”知识体系。由孟璠磊主编、刘烨、李路阳、顾月明、刘平浩等多名教师参编的多媒体课件,立足“建筑规划设计全过程”的行业变革,创新教育学生的方式与理念,结合多媒体视频、动画等将未来真实职业场景还原到课堂场景中,并以建筑图纸常常会出现的错误信息为问题牵引,引导学生对建筑图纸知识进行自下而上的探索,激发学生对职业理想的热情,提高专注度和学习兴趣。在三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反响良好,得到普遍好评。

  《工程力学B》课程在学校的工程技术教育中有很重要的支撑作用,承担着将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向工程应用转变的任务。结合我校的建筑特色和各专业的需求,教学团队对《工程力学B》课程持续开展教学改革和建设,最终建成的课程教学目标更清晰明确、教学内容更丰富新颖、教学手段更多样化、考核手段更多元化。课程获评校级“精品线下课程”和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教学团队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的理念,设计并构建了“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全方面提升了力学课程的育人实效。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智慧与知识的结晶,是当今城乡建设汲取营养的重要源泉。《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中国)》课程教学团队在分析国家战略下的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基础上,结合我校作为市属建筑类工科院校特点,将“古典园林营造智慧认知及拓展”作为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引领学生全方位多元化地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并在当代建设宜居环境过程中得以传承与发展,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人才。通过教学团队多年来的课程建设,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院校产生良好示范意义。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提高。教师获得自身成长,斩获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社会良好评价。

  《离散数学》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项目强调其及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后续课程——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据库、机器学习等做必要的理论准备,而且在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考虑到我校面临建筑行业转型发展和智慧建筑领域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新工科特点的渗透;在教学资源上,针对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补充相关概念的人工智能背景知识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工科和智慧建筑人才教育培训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项目将根据新时代高等教育及新工科对数理力图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学校建筑特色,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从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的有效衔接、教学资源的扩充、教学形式的拓展、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完善等方面着手,在公共基础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以期改善教学质量,实现数理力图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协同培养。

  《环境监测》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负责人张君枝自2011年入职以来,持续致力于该课程建设。出版特色配套实验教材2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入建设。按照新工科人才教育培训的OBE理念积极进行了“一五三-学思辨”浸入式的立体化(思政浸入、线上线下混合、实践融入)教学改革。通过可定量、可考核的学习目标,完成“两性一度”的课程学习,实现情感升华,助力国家一流专业(环境工程)和北京市一流专业(环境科学)建设。该课程还获得了北京建筑大学课程思政重点培育项目资助,通过了第一期北京建筑大学FD-QM高等教育混合在线年度“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慕课十年典型案例等。

  本项目积极推动人才教育培训思维转变,以产学协同为抓手,从“工程思维”转变为“工程-研发”思维,突出智慧城市智能导航专业特色,制定符合实际的可公开的导航工程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将拔尖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建立在新工科背景上,对如何构建基于工程-研发思维的导航工程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从“思维转变的研究目标、创新学分的实现路径、方法体系改革的实施举措”等三层次进行教学内容及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围绕“课程教学体系、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创新学分”等四方面构建导航工程拔尖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虚拟教研室以国家级一流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为载体,立足于探索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新模式,构建跨校、跨区域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联合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江苏海洋大学、中国测绘出版社等10所高等学校和多家单位。本次虚拟教研室建设以合作院校的国家级、省部级一流课程合作建设为牵引,探索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育学生的方式研究,探索新型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推进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国家级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优势共享教学平台。

  力学实验室根据我校专业设置的特点,吸收国内外实验教学的先进经验,结合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以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宗旨,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以基础力学本科教学为主,同时为大学生科技训练和师生科学研究提供实验平台。既开设了金属材料的拉伸、压缩、扭转实验等传统型实验项目,也开设了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制作、激光切割等系列创新型实验项目。此外,根据学校特色专业的需求,实验室还可指导学生进行前沿性的研究创新型实验的设计,并增加了具有工程背景的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发。实验室在既有实物实验的基础上,协调建设了力学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形成虚实结合、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

  北京建筑大学和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于2019年11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了未来建筑颠覆性技术创新育人平台(未来建筑技术研发中心挂牌)。合作双方致力于建筑智能设计和数字建造的研究和推广,培养“精•专•特•新”新型数字化建筑人才,将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作为育人的核心内容。

  平台依托双方在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工业化建造、城市运维等领域的产业和教育资源,推动数字化建造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探索数字建造领域的教学模式,还致力于推广数字化建筑技术和理念,加强产学研协同,探索建筑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新模式。

  依托北京建筑大学资源优势,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与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一同搭建的韧通基础设施产学研贯通式创新育人平台,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以产促研、以研促学、以学促产”的产教融合共同体。

  平台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立足于服务首都北京发展,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亟需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大技术背景下,以解决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交通基础设施长寿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和交通基础设施韧性化四方面重大需求为目标,开展绿色道路材料、全寿命设计、智慧道路建设和设施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切实践行服务师生、管理育人理念,坚持科学管理,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组织并且开展“3+1”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改革,推动跨校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强化国家级教学平台内涵建设,完善国家级教学平台规章制度建设。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养,打造工程实践与创新大赛、京南大学联盟创客夏令营等品牌工程实践活动,组织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筑设计企业。做好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保障工作,组织升级中控平台,搭建督导巡课平台,实现巡课督导、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功能。

  主讲《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混凝土材料学》等课程,2015年获得全国高校土木工程材料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9年获得北京市第十一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工科类一等奖和现场最佳展示奖,2021年获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二等奖(北京市仅8门理工课程获此奖励)。所在工作室获评北京市青年教师“教研创新工作室”。

  作为主讲教师,年指导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近200学时,同时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连续十年指导本科生参与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近50余名同学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三等奖若干。主持多项课题,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0余项,多项技术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

  近5年,指导学生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36项,培育学生100余人;主编出版教材《机电工程实训及创新》《基础工程训练》,累计销售2万余册;获2021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2023年9月6日,在北京市教委召开的“北京高校本科教学表彰大会”上,化凤芳老师作为受表彰人员代表在大会上做交流发言,题目是《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介绍了我校在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方面的经验做法及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主要负责校园网络建设、运维以及安全工作。任职期间,从始至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力保障校园网安全稳定运行,为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助力学校2020年获批北京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2022年获评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攻防演习优秀单位,连续2年获得北京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攻防演习第一名好成绩。谨记网信中心“技术领先、服务为本、网络稳定、信息畅通”的宗旨,提高政治站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努力,兢兢业业,充分的发挥技术优势,全力做好本科教学保障服务工作,服务学校人才教育培训中心工作,助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上一篇:【48812】浙江:温州首台配电自动化“4G+量子”站房终端DTU投运 下一篇:12万站!广东联通、电信开通5G RedCap共建共享网络